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八卦掌的修炼应归真返朴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09-24

我的八卦掌师傅刘敬儒先生曾经传授给我一套八卦掌功法,并称这是他30多年习武之总结,嘱我:“以你的功底可以不下功夫练,但必须替我传下去

八卦掌的修炼应归真返朴
作者:张方 
 
    我的八卦掌师傅刘敬儒先生曾经传授给我一套八卦掌功法,并称这是他30多年习武之总结,嘱我:“以你的功底可以不下功夫练,但必须替我传下去。”我哪敢怠慢,现在还在练呢!后来师傅把这套功夫编了一本书,然后郑重其事地送给我,这是那本《八卦掌述真图谱》。前几年我到北京,和师兄弟们在陶然亭喝茶。韩燕武师兄问我:除了八大掌,还练点什么?我说:师傅教的那套功法,韩燕武一笑:太简单了。 
 
    一、简单的功夫 
 
    我和郝明志先生在小河沿的一个场子里练了10多年,开始我见他每天在树丛中双手做按球状转掌,只是一个掌式就走一个多小时,直至土地上留下了清晰的八卦圈后,才开始练习杨式老架太极拳。郝先生是杨汝霖先生的再传弟子,而杨先生又是马维祺的小门生,同时也是杨健侯的入门弟子。我问郝先生:马派的八卦掌就这么简单?郝先生说:就那么几下子。于是教了我马派的八大掌。时间长了,听说了不少关于马维祺的练功逸事:马先生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到自己开的煤厂筛煤,用的是一个特制的大铁筛子,有几十斤重,马步下势,气沉丹田,筛煤时周身旋转抖炸,练习“狮子抖毛”的功夫。然后拿铁锹和煤时再用上抖大杆子的功夫,和好煤后,把煤团成几个大号的煤球托在手上围着煤堆转掌。大汗淋漓之后才歇口气洗一洗,然后反复习练他的“风轮掌”和“反背锤”。马维祺功夫之大在师兄弟中无人能及,我师傅在《程氏八卦掌》一书中写道:“马维祺的右掌按在程廷华的前胸,程廷华腾地一下被打起。”这个故事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听前辈说过:有一年弟子们为董公拜寿,董海川先师非常高兴,让弟子们各显其能,演示一下自己的功夫,程廷华早有准备,特意创编了一个演练难度很高的掌式“龙飞凤舞”以博师尊喜悦。果然,程廷华贴着地皮练出“龙飞凤舞”后,赢得满堂彩,董公更是乐得神采飞扬。轮到马维祺了,马维祺却不咸不淡地说:“我的功夫不是看的,我可不会程师弟那么花哨的掌法。”董公顿时不悦,程廷华马上就说:“正想向师兄讨教讨教。”师兄弟两人走了不到两掌,就“马维祺的右掌按在程廷华的前胸”,结果弄得大家扫兴而散。 
  这个故事不是说程廷华的功夫不好,也不是说程派八卦掌不如马派八卦掌,这两派的掌法我都练过,单就“单、双、顺”老三掌看,程派的远比马派的精细。可是打人的功夫不论精细与粗犷,只有深浅厚薄之分。单就八卦掌技击功夫的深厚而言,取决于转掌的速度,掌力的大小和掌法的实效性。并非会的掌法越多、越花哨就越能天下无敌。 
   
  二、传统的练法 
 
  董海川先师注重心传口授,很少手把手地教学生,陈明洁先生是程有功和李光普的再传弟子,从这两位前辈那里传下来了祖师爷有关转掌的秘诀是:转掌时要“裹、立、横”,小圈跟着大转圈。还有几句话以后再泄天机,就这么多,没有后来总结出来的那么一大堆。其实没有转掌就无所谓八卦掌了,而转掌则源于转天尊。转天尊是道家许逊的拔宅神功和龙虎山的禹步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代隐仙继承发展而日趋完善,有无极式、太极式、两仪式和三才式,及无量天尊式等。董海川的转掌原本就是拧身成180°的拉磨式,这种练法是吸收了吕洞宾《灵宝毕法》中“勒阳气”的功夫,是简易而有效的丹道修炼方法,不可小视。练到周身松至骨肉分离,涌泉、劳宫和食指、中指熟胀,脚尖运转如蛇头,双耳能听到生物场能静电的声音,则功夫有成矣!但要切记:即使练习下盘功夫,讲求“趟、崩”也不可翻蹄亮掌,重心一定要坐在后腿上,不可有“五五之分”,否则你练的就不是“道艺”了,只能算是一般的“玩艺”。请读一读孙禄堂先生的《拳意述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传统的八卦掌很注重掌上功夫的修炼,老前辈有托泥球或石球转掌的,也有戴泥手套的。李光普和程有功在沈阳传下一种“打颤板”的功夫,我师傅敬儒先生在《程氏八卦掌》一书中已作简介,我再补充一下:最好能将3寸厚、6尺长的松木板埋在墙根或大树底下,离墙或树数寸不等,当然搭在树或墙上也可以,起掌要慢要柔,落掌时意念要在木板之后,要体会松木板被击中后所产生的颤劲。“打颤板”出功夫较快,每天200下,有一两年的时间掌力就能有内家功夫的味道了,家师常春先生年轻时也练过。因“大枪胡老奉”与程有功先生友善,因此文趟子戳脚门也用颤板练腿力。 
   
 
   
  三、竞技与功夫 
 
  20世纪50年代后,八卦掌一门也出现了竞技派,我的老师刘敬儒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在1963年就获得过八卦掌冠军,又在1979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过八卦掌的金牌,之后又被北京武术队聘为八卦掌教练,培养出了一大批全国和世界的八卦掌冠军,他本人和他那些冠军弟子们获得金牌的套路都是他自己编创的,单论八卦掌的竞技技术,敬儒先生应该是集大成者,于是他在1998年参与主编了八卦掌的《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但敬儒先生晚年却开始反思自己的武学道路,他在《八卦掌述真图谱》一书中写道:“我练习八卦掌40余年,前30年走了不少弯路,近10年才对八卦掌有了一些真正的领悟和认识,我体会到只有真正的气沉丹田,六合归一,练出八卦掌的内劲,再通过练功掌握八卦掌的技击特点和变化,又能以‘走’为用,才算是八卦掌功夫,才算是内家拳。否则,尽管练得很活很美,得过多少金牌,也只能属于皮毛,不能算是内家拳。” 
  敬儒先生是从传统走向竞技的,又在竞技武术中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身上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光环,为何又要回归到传统武学中呢?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传统八卦掌的魅力何在?现在八卦掌发展中出现的弊端又是什么?其实,王芗斋先生早在1940年就指出来了:“余幼年时曾与程廷华先生晤,回忆神情,真若神龙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追其功劲。遥想董师海川先生更不知入法海,博道要,深邃何似。刘凤春先生与余友善,功力极深而造诣稍逊,然亦非习八八六十四掌及七十二腿者所能望其项背。希望习‘八卦’者,专研单双‘穿掌’,在一举一动上,加意体会,深造力求。”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