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爆发重击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10-15

拳脚同步进步出拳时,不可等前脚落地站稳后再发前拳,即要脚落拳击,出拳与进步同时进行。李小龙曾说“双脚不可在拳未攻前落地,否则身体会停滞不灵”

1.拳脚同步进步出拳时,不可等前脚落地站稳后再发前拳,即要脚落拳击,出拳与进步同时进行。李小龙曾说“双脚不可在拳未攻前落地,否则身体会停滞不灵”。如果将进步与出拳分成两个动作完成,则出拳威力大为减弱。相反,如果二者结合得协调、自然、轻灵,则出拳的威力极大。 
2.轻重结合实战中的对手不是僵立不动的沙袋,任你进身打击。即使你有很强的攻击力,但要想在实战中击中移动中的对手,须经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目的,何况对手是会还手的。所以在练习移动出拳时,应重视对打得准、打得快、轻松自然地出拳的练习,将轻快的出拳与重拳打击有机地结合起来。 
3.保持间架尽管重拳威力强大,但难保没有击空或受阻的时候,片面认为“一击必杀”是错误的,在心理上应对重拳有正确的认识。故练习击打时,应注意击完后迅速恢复成警戒势,以利于其它攻防技术的发挥,不要有孤注一掷的想法。 
4.发力均整力“整”就是力量的分布要平衡、协调、上下相连,前后左右要平衡。在实战时,要拳到、步到、身到、意到、气到、劲到。只有将全部劲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出,才能形成强大的打击力。 
5.重视速度在发出重拳之时,无论是出拳还是收拳,都必须强调速度。高速度的冲拳才具有爆发力的特征。速度一慢,就成为“推拳”了。特别是收拳,练习者常由于过于追求将对手击远的效果而不自觉地将重拳变成了“推拳”。在击打沙袋时过于强调穿透力,也会使重拳变成推拳。高速出拳打在沙袋上应是震动的效果。所以,应多做空击重拳练习,以求提高速度。 
四、反应与重击的关系 拳谚云“拳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经过合理训练,一般人可于三分之一秒内上步出拳或踢腿击中对手。眼明、手快、步快、反应快,则对方无从防范。在练习时,陪练者在远距离突然显示目标,练习者立即快速反应攻打,就像举枪射空中飞碟一样,要求练习者在瞬间表现出综合素质,这样练才接近于实战。李小龙练反应的方法是用破布逗一条狗,当狗跳起扑向破布时,他做出反应,突然把破布扯向一边。开始时,可以将布举高些,当反应逐渐加快后,可将破布垂低些,以缩短反应时间。测试攻击反应能力的方法是能否在三分之一秒或二分之一秒内上步击中目标。如不能做到,就要检查是步法没有爆发力、上步慢还是拳脚攻击技术不准确、僵硬死板之故?反应是否准确?距离是否精确适当? 
五、放松与爆发力的关系 拳谚云“出手轻如棉,沾身硬似铁”,就是对由放松过渡到发力的形象描述。李小龙认为,截拳道技巧的有效运用依赖手臂和身体的放松,肢体的放松就是爆发力之源,获得了“能在任何情况下放松”的能力,也就获得了爆发力的基础。掌握了放松的技巧,则全身如同弹簧,可压缩并猛然伸展。李小龙的弟子论寸拳发力时说,寸拳这种技术要求身体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既要放松,又能灵活地闪动。如果身体僵硬绷紧,则力量的传导受阻,如同电路中断或水流堵塞一样,全身整体爆发力就无从发出。“闪动”的目的是使身体处于轻盈灵动之中,如此方可产生协调动作,发出霹雳般重拳。任何武术流派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一收缩一放松就是武术技击中的精妙所在。例如,在踢击的发力过程中,起腿时要相对放松(对抗肌要放松),因为松是快速有力的基础。当腿摆至过腰(以中位踢为例)时,再猛然加速度用力上踢。如果摆腿时大小腿用了僵力,则只

能踢出腿的局部之力,而没有李小龙所说的“腰马合一”的整体爆发力。这样用力,打至目标时,力量就用完了,身体能量在体内消耗殆尽。如此错误地吃苦练武,只能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与体力负担,而且用僵力时减缓了速度。所以说放松如同打开了全身力量的“水龙头”,使“流动能量”如流水般涌向发力点,从而产生强大的爆发力。 
六、内外兼修地练力 拳谚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练力必须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筋骨皮”是指人体外形;所谓“气”是指运气的能力,也就是说练武不仅要锻炼肌肉、骨骼、关节等,还要使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武术动作和人体其它动作一样,是以骨骼为杠杆,以有关的关节为支点,由肌肉收缩产生运动而完成的。通过武术动作,必然会使某些器官得到锻炼,由于经常运动对肌肉的牵拉,使骨骼的骨壁增厚,骨小梁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肌肉的有关附着点也变得更为明显,使之更有利于运动。从人的形体上看,练力可使身体更为强壮、匀称,而由于肌肉力量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增大、动作协调,可以完成许多一般人不能完成的动作,这都是“外练筋骨皮”的效果。人体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器官来完成,还必须有内脏器官参加工作,在练武的过程中,内脏器官的机能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练武必须注重内气的培养,要结合动作的变化来调整呼吸,拳谚云“气与力合”也是这个道理。善于运气,不仅动作更协调,发力更完整,而且动作显得轻松自如。常见描述某人武功时说“只见他一路拳下来,面不改色,气不长喘”。如此剧烈运动,为何能不喘粗气?这实际上是拳师善于运气、用气的结果。在练武的过程中,受到影响的首先是呼吸系统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血液循环系统。常练武术者,无论是肺活量,还是心脏的体积、心肌的收缩能力、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等,都可以得到提高。这就是“内练一口气”的效果。外练和内练,有时是密不可分的,当你在打沙袋时,虽然在“外练”拳法,但激烈运动使内脏器官也得到锻炼。内外合一,可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七、把握时机与重击效果 怎样提高把握时机的能力呢?李小龙说:“练习快速出拳,且需够劲。一下致命的脚踢与有力的拳打包含有两个条件:杠杆作用和把握时间。时间的把握是杠杆作用的累积效果,一个人并不需使蛮力才使出拳够劲。”格斗中,敌我双方在运动中捕捉战机,要擅长准确地抓住时机,方会取得搏斗的胜利。 
对时机的把握,关系到胜与败,甚至生与死!出击速度与对时间的良好把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出招时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则攻击定会大失效果。一个优秀的搏击者与其说是看见攻击时机,莫如说是感觉出正确的攻击时间。一个技艺精湛的拳手就是要在日常练习及实战对抗中,成功地应用技战术,捕捉时机;成功应用有威力的拳脚,重创对手。在搏击中,有些技术是有形的(例如拳脚威力),有些是无形的(如反应能力、运动速度、攻击准确性及对时机的把握),只有在对抗练习中方能表现出来,这些技术才是制胜的法宝!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