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心意六合拳拳史(五)(2)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11-27

心意六合拳是姬际可在其中年时创立的,而此时他曾在少林寺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并将心意六合拳传给了寺僧。

(四)在塔林中,还见到两块关于为官府充当武术教师的塔铭。一块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建立的《敕赐祖庭大少林禅寺庄严圆寂亲教师就公天竺和尚之塔》;另一块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建立的《敕赐少林禅寺授教师武公本乐(本乐宗武,1578-1618)和尚享寿四十一之塔》。这两个和尚虽未提到征战有功,但也是为国阵亡。从这两座塔均为皇上敕建的状况来看,两人一定武功都很高超,极受官府的重视。

由以上资料可以得出结论:经过长期的战争锻炼,少林武术当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非但得到朝廷的重视,更是声势显赫,弟子如云,高手济济,几乎到了天下景仰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少林寺的武僧们再虚心,也决不会向一个寺外青年求教。

那么,如果姬际可二十岁时(天启五年)果真去了少林寺,而且真的一住就是十多年,如果不是去传艺的,那他究竟干什么去了?根据各方面情况分析,我认为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学艺去了!或许正是因为姬际可曾经在少林学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心意六合拳,才有了后来的“少林外家支派”之说。

一九九四年五月,我曾与郑州的心意拳同道李新民先生专程赴嵩山少林寺,拜访少林心意把传人德建和尚。在少林塔林,我们分别演示了各自的心意拳法,他所演练的少林心意把动作虽然与我们演练的拳法动作并不十分相同,但是从其基本构成来看,依然能看出相承一源的血脉痕迹。而且,我们发现白衣殿南北两面山墙上的少林武僧练武壁画,其手型、步型、身型等均与心意六合拳的动作何其相似,却有别于现在寺内外流传的少林拳动作,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根据文献记载,这两幅壁画一幅是湛洛和尚指导僧徒比赛心意拳,另一幅是湛举和尚指导僧徒比赛六合拳,据说这两幅壁画已经有七百历史了。一曰心意拳,一曰六合拳,难道真的是一种巧合吗?更有甚者,千佛殿中古代寺僧练武踩出的脚窝依然,而据记载这些脚窝即为练习心意把所致。从技术方面来看,心意六合拳的练习与发力方法正好与此相吻合。

如果进一步从拳理上来看,心意六合拳所遵循的“十法摘要”,也就是少林拳法所遵循的“十法秘要”,两者一模一样,但明显有别于所谓“武当内家拳”的技术要求。而且,既然是“摘要”,就一定是从哪里摘录而来。那么它究竟是从哪里摘录来的呢?合理的解释或许只有一个,从少林寺的拳谱中摘录来的。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少林心意把并没有“十大真形”之说。如果是姬际可将心意六合拳传给寺僧,就不可能遗漏作为心意六合拳一大重要特征的“十大真形”。而且,少林心意把并不具备“化枪为拳”的技术特征,而在心意六合拳中却自始至终都充斥着“化枪为拳”的技术形态,如果少林心意把是从心意六合拳变化来的,就一定不会出现这种不可解释的反常现象。

再进一步来看,姬际可创立心意六合拳是所谓的“化枪为拳”。那么,他的枪法渊源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少林以棍法闻天下,其名更甚于拳法。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说:“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那么,有人说,棍是棍,枪是枪,少林棍法与枪法何干?实际上,产生这种疑问,是由于对古时的少林棍法缺乏了解所致。根据明代在少林寺学习“夜叉棍”十余年的程宗猷在他写的《耕余剩技·少林棍法阐宗》中所绘“棍式图”,当时的少林棍为“长八尺或八尺五寸”,可见并非我们现在所常见的棍法,而是一种大棍。在《耕余剩技·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或问曰:“人动称少林棍,今观图诀,俱是枪法,何也?”余曰:“谚云‘打人千下,不如一扎’。故少林三分棍法,七分枪法。兼枪带棒,此少林为棍中白眉(白眉最良)也。”由此可见,少林的所谓棍法,称为枪棒法或许更加合适。

经过考证我们发现,明代少林寺的枪棒法主要有两大源流。一是程宗猷所学的“兼枪带棒”的大棍法——“夜叉棍”系统;一是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所传的所谓“剑经”——“五虎拦”系统。

程宗猷(字冲斗)是少林寺俗家弟子,在少林寺学习“夜叉棍”十余年,尝著有《少林棍法阐宗》(万历四十二年刊)三卷。他在该书中说:入寺后,先从师于洪纪,“梗概初闻,未惮厥技”。后师事八十多岁的洪转,洪转“棍法神异,寺众推崇”,宗猷乃“日得闻所未闻”。最后,宗猷从学于广按。广按“法门中高足,尽得转师(洪转)之技而神之。”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