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劲和力的判断标准(2)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11-21

力的解读只有力量一种含义,是单义词。劲含有力,含有气和精神意识,是多义词。精神,情绪,兴趣都属于意识范围

四,练劲包含着练力:

太极拳的劲包含着力,不是真的没有力了,而是比单纯的力提高了一个层次。试问太极拳的八劲,“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哪个没有力,但是八劲所产生的力,都是肌肉放松的结果,有劲就有力,是寓于松极气至,柔极至刚的太极劲中的力,不是肌肉收缩的力。所以说,练劲包含着练力,是“无为而无不为”所得到的劲力,举石锁,击沙袋,练不出太极劲,练出来的是好看肌肉和僵力拙力。“妙在俱合,灵在俱松”《太 极 拳 秘 传 》 张楚臣著述,太极拳是要去僵力拙力,大松大软而柔极至刚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太极大师没有力,此力非彼力,乃劲也。

五,不要迷信科学

1.现代科学滞后:

现代科学包括力学理论还有许多局限性,可以解释体操、游泳、外家拳的力,也可以解释太极拳的拳架、动能、势能,如肢体运动的杠杆原理,弧线、切线原理,立身中正的平衡力,重力反弹力等,但是解释不了太极拳理的内在精髓,包括现有的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等,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太极的劲。解释不了不等于不存在,“存在就是合理”,这是科学的滞后。就如中医确实能治病,但不能说中医不科学的道理一样。太极拳是道家哲学的实践学,太极拳理有很多反常规的独有的知识和哲理,“用意用气不用力”只是其中一个。现代科学还未能完全解释的我们称为潜科学,或称未知科学。太极人没有必要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劲,为降低迎合科学口味,就违背了太极拳理,迁就科学就是迷信科学,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科学态度。我们要学习宗师杨澄甫的《太极拳十大要论》,坚持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原则,强调“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正确思想。

2,大师也会步入误区

不要说初学者,就是练了几十年的太极高手,太极大师对劲和力区别,至今还没有搞清楚的还大有人在,稀里糊涂跟着所谓的力学、科学的思路在走,有意无意的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大师们自己行拳的时候是不会用力的,用力是出不了真功夫,成不了大师的,但是大师的文章里还是会不知不觉的将劲写为力。以太极大师李妙丰的《太极拳击技八劲的练与用12》为例: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太极拳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何来发力和力出,如果改为“腰胯之功,太极发劲之宗,腰拧胯挫,气至劲足,”才符合太极拳理。再如“打手要点:松亦打,紧亦打,不松不紧不能打,前劲已断,后劲未续,瞬间力发,”这就更让人搞糊涂了,作者到底是在说劲还是说力,劲怎么瞬间又变成力了呢,力发也不符合太极拳理,如果“瞬间力发”改为“瞬间劲发”,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我们再回到李妙丰的《太极拳击技八劲的练与用12》中,“形之于外,静则松,松则柔,柔则轻,轻则灵;沉则稳,稳则实,实则厚,厚则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方谓太极。”这才是大师的真意啊,松柔的劲和缩紧肌肉的力是水火不相容的,松柔才是发劲之道,可见大师不是不知道,而是下笔有误,实在可惜,后人读书自当谨慎。

四,总结,劲和力的区分标准:

劲和力是有本质和形式上的区别的,理解了区别,才能正确完整的理解太极拳“用意用气不用力”的道理。“大道从简”,追踪溯源,只要我们回到词典,回到宗师张三丰、王宗岳的《太极拳理》等原著内,就不会迷失方向,清晰判断劲和力的区别了。太极拳深奥是功夫的深奥,不是拳理的深奥,拳理在书上都有现成的,拳理就是静和松,只要我们放下成见,太极拳理是不难理解的。劲和力的分界线,就是肌肉松与不松的区别,凡是肌肉收缩发出的能量就是单纯的力,凡是中正安舒,心平气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发出的能量就是劲,这就是区别劲和力的区分根本标准。

作者:楚文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