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2(2)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11-03

胸式呼吸的特征是呼吸时可见胸部起伏,吸气时胸部隆起,呼气时胸部回缩。人在站立时的自然呼吸形式一般即胸式呼吸


  3.胎息
  胎息有两种解释。一是气息自脐中出入,如古人所说:“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古人提出胎息是为了在呼吸形式上返老还童,认为胎中的婴儿是以脐呼吸的。《摄生三要》中说:“人在胎中,不以口鼻呼吸,惟脐带系于母之任脉,任脉通于肺,肺通于鼻,故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其气皆于脐上往来。”胎息的第二种解释是体呼吸,即遍身呼吸,毫毛呼吸。如《苏沈良方》中说:“一息自往,不出不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已来。”胎息的两种解释或可以看作是它的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前者是初步的;后者是从前者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练功高层次境界所要求的胎息,是取后者,即体呼吸。脐呼吸作为胎息的初级阶段,其层次与丹田呼吸相等或相当。故以上介绍丹田呼吸时,胎息的初级阶段即已经开始了。以下是胎息的高级阶段,即体呼吸。
  体呼吸或毫毛呼吸与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呼吸的通道在主观感觉上不再经过口鼻。胸式呼吸及腹式呼吸,包括丹田呼吸,尽管呼吸的支点变了,但气息的出入的通道还都要经过口鼻。或鼻呼鼻吸,或鼻吸口呼,或口呼口吸,或口鼻共同呼吸。体呼吸就不同了,它要求气息从遍身毛孔出入,避免使用口鼻。体呼吸最初形成时,呼吸的支点还可以保留在丹田,但气息是通过周身毛孔直接向丹田聚散,不再经过口鼻。在主观感觉上,只觉周身毛孔开合,气息往来其间,而口鼻的气息出入已经微乎其微。
  从脐呼吸或丹田呼吸的过渡到体呼吸,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这一操作的中心环节是要不断加强丹田的气感,由此会产生两方面的结果。其一是随着丹田气感的逐渐充实,内气会向周身弥散,整体的气感将形成,且有弥散出体外与外界大气融为一体的趋势。另一方面,口鼻出入的气息会越来越弱,渐至似有似无,时有时无。渐渐的,气息自口鼻的出入趋于停止,而气息自毛孔与外界的交换成为自然。顺此一增一减的趋势因势利导,体呼吸的操作目标就会自然而然地达到。
  (二)特殊呼吸形式
  练功的特殊呼吸形式有数十种之多,兹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作简要介绍。
  1.停闭呼吸
  吸气、呼气之间或一次呼吸之后停顿片刻再继续的呼吸方式。例如吸——停——呼、呼——停——吸、吸——停——吸——呼等方式。这种呼吸方法中的“停”可以起到保持当前状态的作用,它肯定、延续了当前状态,因而是一种以逸待劳的加强。故呼气之后的停顿相当于加强呼气,吸气之后的停顿则突出了吸气。
  2.提肛呼吸  
  吸气时有意识地使会阴部肌肉收缩,呼气时放松会阴的呼吸方式。一般练周天功时需配合提肛呼吸,其他静功也可择时选用。提肛呼吸可用于治疗中气下陷的各种疾病,如内脏下垂及脱肛、痔癣等,如同时配合逆式腹式呼吸则效果更佳。
  3.发音呼吸
   呼气或吸气时配合吐字发音的呼吸方式。一般配合呼气时发音可泻实,如呼气六字诀;配合吸气时发音可补虚,如吐纳导引功中的“山根纳气”法。
  二、呼吸气息操作
  古人认为,练功呼吸的气息有四种形态,例如《大安般意守经》中说:“息有四事,一为风,二为喘,三为气,四为息。有声为风,无音为气,出入为息,气出不尽为喘也。”《童蒙止观》一书还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云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相也。云何为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云何为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
  练功所要求的呼吸气息形态大都是最后一种,即息相,前三种都一般应避免。因为“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只有“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息相,才有益于进入高层次气功境界。但其他三种形态的气息在某些气功功法中也采用,例如新气功疗法中就选用风呼吸法,有些武术气功中也用气呼吸法。
  出入气息的息相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就是深、长、柔、细,微弱而绵绵不绝的呼吸。这里绵绵不绝的意思是吸气与呼气之间的转折没有痕迹,如同高手拉提琴换弓时琴音不间断一样。这个转折如果有痕迹,呼和吸之间就必然会有间断,气息就不可能绵绵不绝了。古人检测这种形态的气息出入时,将一根羽毛放在鼻孔前,以“鸿毛可以不动”为准。按现代研究,已知平常人每分钟呼吸是16—20次,而练静功十可以减到每分钟 l一2次,甚至数分钟一次,但此时的呼吸次数减少并不闭气,即每次呼吸之间没有停顿,仅是呼和吸的时间均已大大延长。  日常人们的呼吸气息大约在风相和气相之间,要想把日常的呼吸调为息相,需要有一个锻炼过程。在此调息操作过程中,要以“勿忘匆助”为原则,既要主动去调整呼吸,使其向深、长、柔、细,绵绵不绝的方向变化,又不可故意憋气,勉强去做,须用意不用力。练功过程中出现的胸闷、头晕、劳累等不适,多与呼吸气息的操作不当有关。待调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气息的控制过程就有可能由有意识变为下意识。此时意识对呼吸已并不专门予以注意,只是跟随即可。有的书称有意识控制呼吸的过程为“调息”,而对无意识非主动控制的呼吸,则称为“息调”。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