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八极拳简介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09-24

八极拳示意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远”之意。

八极拳简介: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八极拳,中国拳术名称。“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八极拳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取意于“八方极远”之地。八极拳现在盛行于中国北方及台湾。后传入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
 
 
 
 
八极拳示意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远”之意。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不断发扬光大,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
 
 
 
风格特色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由于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铁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
 
 
 
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发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八极拳的“贴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此外,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它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八极拳精神讲究十六字诀,即“忠肝义胆、以身做盾、舍身无我、 临危当先”。故而溥仪、蒋介石、毛泽东等人都曾以八极拳传人作为自己的保镖。
 
 
 
 
 
基本招式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主要内容:
 
 
 
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
 
 
 
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 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
 
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 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六、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七、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子龙枪。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 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九、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六合枪、单刀拐进枪、 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十、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八极架: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7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方法,是各种动作的母系。
 
 
 
「顶」是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劲发力的十字整力;
 
 
 
「抱」是紧缩一团,枕戈待发,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
 
 
 
「担」是以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
 
 
 
「提」是指腿法之变化;
 
 
 
「挎」是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
 
 
 
「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缠缠臂。
 
 
 
拳谱中讲述六大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後传。”
 
 
 
八大招:(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门,(7)黄莺双抱爪,(8)立地通天炮。
 
 
 
 
 
几种风格的八极拳:
 
 
 
从八极拳的产生、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
 
 
 
八极拳在长期流传中,与其它门派相互学习和借鉴,又逐渐形成了技术内容相对一致,表现风格各异的八极拳流派,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八极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以吴会清、吴秀峰先生为代表的孟村八极拳 
 
 
 
吴会清,宇穆亭,生于清同治八年,为八极拳五世传人。先生自幼习武,武功卓著,有“铁巴掌”之誉。他精于戏剧,自办的民间剧社“益盛公”,在济南至天津方圆几百公里内颇具影响。他一生培养的武术、戏剧人才若干,成名者不下数十人。他心胸豁达,兢兢业业,把武术中的拳术,器械套路对打真刀实枪地移植到艺术舞台上,为孟村八极拳的对外传播和树立良好形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吴秀峰,为会清先生之长子,自幼年随父学艺,天资聪慧,由于他生来耳疾,人送绰号“吴聋子”。他的这一尊称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八极拳最高水平的代名词,在津京一带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成年后的吴秀峰在继承孟村八极拳的同时,兼习劈挂、弹脚等多门功夫,后南下广州,江西,上海,北闯天津,北京等地,走访了众多武术名家。他博采众长,敢于创新,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在全国武术大赛上获奖。他定居天津后,授徒百余人,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武术家之一。经他改编的八极拳套路不仅保留了传统八极拳的古韵,而且动作流畅,风格突出,击技效果好,套路结构和运动变化细腻合理。他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认真分析了八极拳“六大开”的发力原理,结合动物象形变化,用“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横”十大劲别加以阐释,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但是,由于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限制,孟村练功者众,外出创业者少。  
 
 
 
二、以黄四海、李书文、韩化臣、霍殿阁等代表的罗疃八极拳 
 
 
 
罗瞳村历史上属盐山县管辖,自治县成立后归属孟村。罗瞳村位于孟村县城东南13公里处,八极拳自清朝道光年间由孟村传入后,名人辈出。可以重笔一提的是黄四海,李书文、霍殿阁师徒三代。黄四海为清末皇宫六品带刀侍卫,弟子李书文更是清末民初的武林奇人,他一生结交广泛,授徒无数,武林界称其为“神枪李”,至今流传在八极拳部分弟子中的“金刚八式”就是由他所创。
 
 
 
霍殿阁师承李书文,艺成后,初入津门设场授徒,后被选入皇宫,聘为清末皇帝溥仪的侍卫。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他旅居长春,与其侄霍青云等共营八极门户,弟子遍布东三省,使八极拳成为东北三省颇具影响的拳种之一。
 
 
 
韩化臣为张景星的弟子。民国时期,化臣先生因武功卓著受聘于国民党中央国术馆——南京国术馆,任教务长。任教期间,化臣先生积极倡导和推广八极拳,使八极拳成为当时南京国术馆必修课之一,在国民党军队中影响较大。罗瞳八极拳源于孟村,但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在技术上增添了许多个性化内容,演练风格淳朴,简明,多阳刚之气震脚发力,攻防意识强烈。 
 
 
 
三、以强瑞清先生为代表的自来屯八极拳 
 
 
 
瑞清先生自幼习武,后娶孟村程家林村八极拳名家曹景田的孙女曹建英为妻,遂学八极拳。瑞清先生武功深厚,品德高尚,一生授徒很多,其弟子,再传弟子主要遍布在天津,北京、东北三省和沧州一带。由于沧州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武术之乡,各门派间的相互融通和交流,使强氏一支八极拳的表演风格别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个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瑞清先生本人情操高尚,在八极拳续谱等重大问题上做出过突出贡献,深受八极拳门人的爱待和尊敬。
 
 
 
四、剽悍粗犷的西北八极拳  
 
 
 
西北八极拳是由孟村籍武术大师马凤图先生传入。凤图先生师承于罗瞳村的张景星,他对流传在盐山,孟村一带的劈挂拳也有较深造诣。凤图先生早年从事进步活动,后落户兰州。新中国成立后,以行医为业,业余时间传授武功,弟子遍布西北几省。凤图先生一生勤奋好学,对戳脚、翻子以及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棍法、鞭杆等有所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练风格。所演练的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在形体表现和意念趋向上有相近之处,是对传统武术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探索者。
 
 
 
八极拳在其长期发展和流传过程中,在保留传统共性的同时,由于历史年代久远,传播范围较广,各地门人都在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或朴实遒劲,或细腻顺达,或粗犷剽悍等等。
 
 
 
 
 
 
 
 
 
 
 
 
 
 
 
长生从养“筋”开始——揉地筋、跪膝、拨阳陵泉、按筋缩、点承筋
 
 
 
肝病的恐怖,前列腺的困扰,还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脊间盘突出、失眠症、脑血管疾病、帕金森、性功障碍以及小儿多动症等很多疾病,看似毫无关联,其实问题都出在一个地方——“筋”。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筋是什么呢?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秘”也尽在于此。曾经说过的“消气穴”太冲、“疏筋穴”阳陵泉、“强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孙、“腰痛穴”飞扬、“补血穴”劳宫、“补肾穴”太溪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身之大穴。这里介绍一个对以上诸症皆有疗效的养生之法——揉“地筋”。
 
道宗秘诀中说:“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隐于足的地筋,我们却可以把它找出来,为我们所用。那怎么找呢?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按摩这条硬筋,把它揉软,会有神奇的功效。通常脾气越暴的人,这根筋就越硬,用拇指按一下,就像琴弦一样。凡是有肝病的人,这条筋是必按之处。您可能会问,这条“硬筋”在脚底,并不循着任何一条经啊?稍微仔细些就会发现,其实这根筋是循行在肝经上,只是肝经一般都标注在脚背而不是脚底。肝的问题是人体的一个核心问题,肝的功能加强了,人体的解毒功能、消化功能、造血功能就会显著提高。但肝却是最难调理的脏腑,药物难以起效,针灸似乎也鞭长莫及,古人的一句“肝主筋”,却道破了我们通往肝经的捷径——通过调理“筋”就可以修复肝。
 
这根筋虽然用途极广,但有些人却找不到它,揉这地方的时候反而会感觉这根筋软弱无力,塌陷不起,这样的人通常肝气不足,血不下行,反而需要把这根筋揉出来才好;还有的人虽然这根筋很粗大,揉起来却毫无感觉,也不坚韧,像是一根麻绳,五十岁以上的男士较为常见,这样的人通常年轻时脾气暴躁,肝功能较强,但由于酗酒、房劳、忧虑等诸般原因,现已肝气衰弱,更需要常揉此筋。
 
关于“筋”,我再提供些其他的知识,您可参照着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调理。
 
膝为“筋之府”——所以要经常跪着走以养筋(跪膝法);
 
胆经的阳陵泉为“筋之会”——所以要常拨动以舒筋;
 
脊椎督脉上有个 “筋缩”——筋缩穴位于背部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要多用掌根揉它以伸筋;
 
 
 膀胱经的膝下有个“承筋”(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所以要多用拳峰点按以散筋。
 
 
请记住,理筋即是调肝。而凡和“摇动”“震颤”“拘挛”“强直”“抽搐”“火气”“眩晕”“抑郁”等有关的病症,都与肝经有关。
 
   只要常常调节我们脚下的“地筋”,我们的力量就会源源而发。(中里)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