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当前位置:爱功夫> 国术> 点穴> 推拿>

推拿对调整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12-24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补”乃补正气之不足,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之不足或增强人体组织某一功能的治疗方法,即谓之“补”

推拿对调整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理论运用于医学领域。【例如】“天人相应”,人体内部的一切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均可以用阴阳的平衡与转化来解释。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疾病的发生则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阴阳任何一方的有余或不足,均可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1.推拿通过适当的手法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促进气血循行,调整阴阳,改善脏腑功能。 
  2.推拿的补泻作用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补”乃补正气之不足,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之不足或增强人体组织某一功能的治疗方法,即谓之“补”;“泻”乃泻邪气之有余,凡是有直接祛除体内病邪的作用,或抑制组织器官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则谓之“泻”。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调节脏腑,平衡阴阳,补、泻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推拿手法的补泻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进行了不断的总结,特别在小儿推拿治疗时十分强调,疗效显著不逊于针药。《小儿按摩经》曾云:“以手代针之神术也”。 
  推拿治疗中补、泻作用乃是手法刺激在人体某一部位,使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产生相应的变化,其治疗方法几与针灸同。即:“以指头按穴而分升降起落,以为顺逆上下者,曰按摩术。按摩与金针无二理,知金针补泻者,即知按摩补泻。”因此推拿的补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把手法的轻重、方向、快慢,刺激的性质相结合,辨证施术。 
推拿对调整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手法刺激的性质与量对内脏的“补泻”作用 
  就某一脏腑而言, 弱刺激能兴奋其生理功能,而强刺激则能对其过于亢奋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例如】前者可谓之“补”,后者则谓之“泻”。由此可知:作用时间较长、刺激较轻,可活跃兴奋脏腑生理功能,谓之“补”;作用时间较短、刺激较重,可抑制脏腑的生理功能,谓之“泻”。从这一意义上说,轻刺激为“补”,重刺激为“泻”,但这种因手法刺激的轻重所起的补泻作用,是随个人的体质以及各个不同刺激部位接受刺激的阈值而异,施术时应以患者得气的强弱来衡量医者在施术时的压力大小。同时,推拿手法对内脏的补、泻作用,除了和手法的轻重有关外,还和具体的刺激部位有关。因此,根据疾病选择适当的治疗部位,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采用不同量的轻重手法,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选用相适应的手法,是推拿补泻作用的关键。 
 推拿对调整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手法刺激的频率和方向与“补泻”的关系 
  临床上,频率高的“缠法”,可用在治疗痈肿疮疖等外科疾病上,有活血消肿,托脓排毒的作用。相对于“一指禅推法”来说,缠法的操作特点是频率快,作用面积小,压力轻,摆动的振幅小,能量(深透)增大。再加选择适应的治疗部位,起到了对痈肿疮疥的“清、消、托”的作用,又可克服对于周围组织挤压的副作用,这种手法称之谓“泻”法,反之则为“补”法。古人对手法频率与补、泻的关系也有记载,周于藩曰:“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关于手法方向与补泻的关系,历代文献中有较多的记载。如:明代《小儿按摩经》说: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摩腹时,逆时针操作而顺时针移动为补法,操作与移动均为顺时针时为泻法。 
 推拿对调整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推拿部位的选择 
  推拿手法通过其压力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以及手法运动方向的变化等不同性质和量的刺激作用于体表的腧穴,通过其相应的络属关系和特殊的治疗作用,从而对具体的脏腑起到补泻作用。因此在对具体脏腑病症的治疗部位(穴位)进行选择时,要特别注意穴位的特异性。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