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当前位置:爱功夫> 门派> 青城> 其他>

青城武术:道与山水笑傲的江湖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09-24

正宗的中国武术必定是以本土文化为载体,而最具代表的当然是道教。至东汉以来的两千年间,作为道教发源地的青城山不仅道观林立,传承着华夏道统;而在那些空翠四合的山麓、幽谷,千百年来也是剑光拳影,名侠辈出,上演了一幕幕笑傲江湖的武侠传奇

青城武术:道与山水笑傲的江湖
“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
      正宗的中国武术必定是以本土文化为载体,而最具代表的当然是道教。至东汉以来的两千年间,作为道教发源地的青城山不仅道观林立,传承着华夏道统;而在那些空翠四合的山麓、幽谷,千百年来也是剑光拳影,名侠辈出,上演了一幕幕笑傲江湖的武侠传奇。
 
“上善若水”的道家武术
      夏日的青城山雨雾弥漫,宛如琼楼仙境。在山脚下的“青城武术馆”,我拜访了刘绥滨。当我问及青城武术的独门绝技时,身着一身黑白对开、绣有阴阳八卦图练功服的刘绥滨“呵呵”一笑,立马挪椅、整衫、屏气、凝神,一套拳脚便在庭院中施展开来,一时间宽敞的庭院里是衣袂飘飘,幻影缤纷。舒缓时轻灵飘逸,仿佛春风拂柳,是那样婀娜曼妙;而突然间又快拳疾腿,风生水起,其势如惊涛拍岸,万马奔腾。
      刘绥滨是今天青城派武术的掌门人。与我在影视作品中所见的那些功夫大相径庭,我没有想到:刘掌门那名为武术的拳脚还可以这样施展——有点像晨练时那些老者们推出的太极,又好似李连杰在《少林寺》中打出的醉拳,但更像杨丽萍在急鼓声中舞出的《云南映像》……,似乎又都不搭调,脑海里竟浮出四川芦山百姓庆坛酬神时那些老坛师们手舞足蹈的模样来。
      四川芦山古属“青衣羌国”,因“青衣好巫”,一时“米巫凶虐”,傩戏酬神的庆坛风俗在今天仍有遗存。所谓“米巫”,其实就是道教先师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一个道教最早的派别。如果说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那么青城山则为道教光大之地。两山同属于邛崃山脉的支脉,缺少任何一方,便无法上演道教诞生、弘扬以及发展壮大的“兄弟好”。
      东汉时期,青城山属古羌烁罗古国管辖,原始巫教盛行,是所谓妖巫鬼道盘踞的“六天鬼蜮”(《仙鉴》),于是张道陵便亲率弟子来到这里,一方面利用道家的黄老之学改造这些原始巫教,另一方面与道徒、民众一起开山修路、打井造林、发展生产,加之他精通医术为人治病,一时间民众纷纷皈依道教,而道教也顺势兴盛开来,影响了整个中华大地。
      从刘掌门的一阵拳脚招式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丝酬神傩舞的痕迹。其实就原始武术的发端而言,它与早期人类的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娱乐活动、部族争斗等都有着紧密联系。正所谓“武”“舞”不分,甚至傩中有武,武中有傩,而最早的舞蹈雏形应是源自某种原始宗教信仰的图腾舞蹈。那么这些今天仍然在武术招式中留存的傩舞痕迹,到底是起于青城山的原始巫傩遗痕,还是道教的某种宗教酬神仪式,却是个无法考证的问题。
      按照刘掌门的说法,这些拳脚招式就是最具青城武术特色、刚柔并济、拳随心动的青城武术之水拳。“因为只有几招源自先贤们流传下来的招式,并没有固定套路,所以每一套水拳打下来都不会完全一样。”这一点在我后来探访中深有体会,一趟水拳全凭武者的意念和心境,或疾或缓,或长或短,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十分贴合了道教所宣扬的“道法自然”的宗旨。
      刘掌门所说的先贤们,先至多少代已无从考证。在道教开创之前,青城山已为藏龙卧虎之地。相传早在远古时代,轻功始祖宁封就隐居于此,轩辕黄帝在一统天下前曾向他学习龙蹻飞腾术;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简《十问》中,也有青城山容成公练习气功的秘笈《容成治气抟精之道》;公元143年,张道陵到青城山开创道教时,也练就了雌雄龙虎剑、降魔功等,青城武术雏形由此形成。
      在以后的千百年间,道门、孙门、岳门、筋经门;道家、佛家、侠家在青城山这一地域内各方英雄辈出,使青城武术在清朝达到了最辉煌的时代。有史料记载:在清三百年间,青城派门人就出了一个武榜眼和111个武举人;民国时期,青城派二十四侠北上抗日而名动江湖,加之还珠楼主所著《青城十九侠》,青城武术风云再起,就连国学大师、诗人南怀瑾当年也千里奔波,负剑上山拜访名师。
      刘掌门说水拳也是青城武术的一个概称。中国古代有种说法:最早的中国武术有五大门派,按照五行划分,昆仑属土(后失传,其部分内容归入了其他四大门派),少林属火,武当属金,峨眉属木,为道教文化和都江堰山水滋养的青城派则属水。“所以千百年来,青城武术修炼者一直把老子的《道德经》奉为习武的秘籍,而《道德经》讲‘上善若水’,所以习武者要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刚柔并济,在心灵深处树立起平和但又充满力量的信念。”
青城武术:道与山水笑傲的江湖
 
青城武术柔术高手皮永强正在表演青城柔术——功夫茶艺。相传,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青城山创道之时,就曾留下“龙壶茶艺”,并由此形成青城功夫茶艺的雏形。道与茶结缘,功夫与茶艺相融,一招一式,让人惊叹的是功夫茶艺绝技那周身无骨、似水如丝般的柔滑和穿透。
 
“侠之大者”的百岁道长
      无论在《笑傲江湖》中被金庸丑化的青城派,还是在《青城十九侠》中被还珠楼主褒奖的青城派,神秘、高强、仙术般的青城武术都是令人无限神往的。而传说中也说黄帝在青城山求学“龙踽飞行之道”后,不仅可以日行万里,更能够平地腾挪,水上行走,转瞬即去……
      当我好奇地向刘掌门打探这些武林绝技时,他说:“小说当然是虚拟的,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不过青城武术到底有多高深,等会我带你去见个人就明白了”。午后,我们驱车前往后山的太清宫,此时刘掌门才说是要去拜访一位会轻功绝技、年逾百岁老道长。“道长姓蒋,年轻时可是身轻如燕,能在屋墙上‘逮猫猫’,上山下坡行走如飞,不过如今年龄大了,飞檐走壁的功夫自然是不能施展了,但身子骨仍然十分硬朗。”
      从武馆出发大约四十分钟后,一座正在施工中的道观便出现在眼前了——阔朗的大殿供奉着道家信奉的三皇塑像。天井、屋檐、廊房,到处都堆放着青瓦和木料。原来地震后的太清宫除了大殿和一侧厢房,其余的房舍全都坍塌为一堆堆的瓦砾,目前重建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刘掌门对着忙碌的施工现场喊道:“看见蒋道长了吗?”话音刚落,就见一拨忙碌的人群中立马走出一位手拄拐杖,身着素色麻纱衣衫、打着绑腿的鹤颜老者作揖问候道,“呵,刘掌门来了。”这时刘掌门低声说,蒋师爷的钢材拐杖有20多斤,光顶上的不锈钢圆球就有两斤多。“呵呵,又在说我的拐杖了。重啥子嘛,一点都不重。”说罢便用手指拈起拐杖的钢球将拐杖摇摆起来。
      我们不禁赞叹道:“说你老人家都百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真是高寿啊。”“高寿啥子嘛,才百多岁。今年是满106,吃107的饭了。”蒋道长风趣幽默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看到老道长从一处布满瓦砾的台阶上走来,我赶忙快走几步准备扶持他一把,不料道长朗声吆喝道,“路要自己走,坡要自己爬哦。”
      蒋道长道号信平,四川乐至人,从25岁到青城山太清宫出家学道后,历任青城山上清宫、二王庙、天师洞等宫观当家以及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本想从这位武林前辈口中套出些青城武术的轶闻故事及修炼秘诀来,但蒋道长在说了“只要肯学、肯专、能吃苦,啥子功夫都学得会”后,便把话题转移到道观的重建上了,他说:“我现在的功夫就是把道观修好,修好了就会有游人,游人来了,青城山的旅游就发展了。”为此,蒋道长不仅自任“设计总工、施工总工、管理总工”,还到处筹集资金,甚至把自己多年积蓄也全投到重建工程里了。
      “我现在早上也能吃6个鸡蛋,30个汤圆。身体不好不行,身体好还得靠锻炼。”说罢,蒋道长便在廊檐下挥舞起拳脚来,一边舞还一边说:“地方窄,施展不开。等道观修好后就好了,到时候大家都到这里来锻炼拳脚”。看得出来,老道长所挥舞的拳脚与刘掌门展示的水拳如出一辙,听我小声向刘掌门求证,耳尖的老道长接过话来:“呵呵,你还知道水拳啊,啥子叫水,就是水滴石穿,刚柔并济;刚烈易折,柔弱无力。所以练功的人最讲究张弛有度,进退自如,力气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持久,持久了,功夫自然也就到家了。”
      “老神仙又耍功夫啰!”蒋道长的一阵拳脚赢来修建师傅的一阵叫好声,他们都是附近村里的人,之所以称道长为老神仙,一则是道长年龄虽大,却是仙风道骨,神采奕奕;更重要的是老道长还是远近闻名的骨科高手,能治各种疑难杂症,他和弟子也常常为村人送医送药。说话间,老道长的弟子、现年64岁的道姑周师傅提着一篮子草药回来了,她说最近气温变化大,到道观里求药的人多,得赶紧采些回来晾晒干。
      周师傅说,她是因为年轻时生了场重病,承蒙道长救治拣了一条命才报恩出家的,为的就是向道长学习医道,悬壶济世。据说周师傅也会武功,且力大过人。但与老道长一样,她也闭口不谈武功之事,只说“练功不炼药,老了一场空。”闻此言,老道长纠正道:“练功不炼药,等于一场空;炼药不看病,等于一场空。”或许这就是老道长最质朴的入世情怀,也是他修炼百年而悟的江湖之“道”。
青城武术:道与山水笑傲的江湖
 
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刘绥滨正在山林中演练青城八仙剑。据称青城八仙剑是为纪念道家八仙的一套剑术,可谓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潇洒飘逸的青城剑术被誉为中国四大剑派之一。
 
“各显神通”的武林高手
      当身着一身白色绸缎练功服的宋云霞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确实见着了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剑客形象——英姿飒爽,飘逸敏捷。她在持剑行了个抱拳礼后,一趟剑术表演便施展开来:一时间,奇诡无比的身形闪晃腾挪之间,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压、挂等招式一一使出,缤纷剑影冷芒森森,寒虹似电。突然间,在一个矫健优美的跳跃中,那寒光飞洒的长剑竟脱手而去,直刺苍穹。就在我看得眼花缭乱之际,她又鱼跃而起,灵巧地将剑稳稳接住。
      今年32岁,已是一个9岁孩子母亲的宋云霞出身于一个武林世家。她的祖爷是青城武术黄林门的传人,爷爷宋德昭是民国时期曾担任川军的武术教官。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宋德昭在文革期间饱受迫害,认定习武之人多祸事,便不肯将功夫传给儿子和孙女。虽然如此,“爷爷却非常疼我,小时候也常教我些马步、压腿、六和掌等健体防身的技能,后便拜刘掌门为师了,算是跨进了武术的大门。”
      “哪里是叫跨进了武术的大门嘛,云霞的功夫也可说是登堂入室了。”提起徒弟宋云霞,刘掌门赞赏有加,“说起来,我是云霞爷爷宋德昭的弟子,后来云霞又拜我为师,这也是武林中常有的事。云霞天资聪慧,加上我师父在她小时候给垫的武学底子,所以一点就通。在2006年第一次参加国际传统武术大会时,就一举夺得女子传统拳术及器械的两枚金牌,也算是一举成名了。”
      得益于刘掌门的引荐,我又拜访了柔术高手裴永强。今年39岁的裴永强曾师从刘掌门专攻柔术和太极,不过我们约好在青城山山门见面时,却见他只是提着一支长嘴铜壶匆忙赶至。我说不看茶艺,要看武术,他说其实青城功夫茶艺正是青城武术柔术的演变,而纯粹的柔术借助于铜壶演练起来更有看头。
      裴永强首先演练缩骨柔术,只见他慢慢下蹲盘腿坐下后将双腿提起过头,随着侧腰低头等身体慢慢蠕动,一个成人的身躯居然就缩成了一小团。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蒋道长的故事:文革时,蒋道长被发配到青城山一伙食团当伙夫,一天他突然听到食堂里吵闹起来,透过卖饭窗口往外一看,是一拨红卫兵正在蛮横地不按次序排队买饭,气愤的蒋道长居然一个箭步就跨过了那个狭窄的卖饭窗口,吓得那些红卫兵们纷纷夺路而逃。
      起初我并不相信这个故事,但现在当我看到裴永强缩成一小团的身躯时,又有点相信了。当我向裴永强转述这个故事时,他说自己现在的柔术功夫要达到这一步还早得很,“其实,只要刻苦用功,练会一种武术并不难,但要做到出神入化地随机运用,不仅需要长期修炼,更要有过人的悟性和天资。”
      一会儿,裴永强紧缩的身躯又慢慢舒展开来,单腿站起来的同时,顺手提起身边的铜壶,于是那看似柔软无骨的身躯就围绕着铮亮的长嘴铜壶缠绕翻转起来,“童子拜佛”、“朝天一炷香”、“青龙盘尾”、“天人合一”、“洞宾背剑”等等,一招一式,无不让围观的游客纷纷鼓掌叫好。
      刘掌门还带我去拜访了他的两位师兄徐辉云和潘崇福。今年79岁的徐辉云一套61个招式的青城八仙剑舞下来面不改色心不跳。过去成都武术界有个说法,“郫县火云,灌县(今天的都江堰)辉云”,是指当时郫县的刘火云与灌县的徐辉云都是顶尖高手。不过徐老说:“啥子高手哦,主要是过去习武之人经常会聚在一起切磋武艺,我的胜率比别个高些而已,这样就一点知名度了。”
      而今年63岁的潘崇福看起来也就40出头的样子,不仅一对钺舞得入臻化境,而且对道家养生菜的烹饪有着很深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武术热的时候,潘崇福还经营过武馆,名字也叫“青城武术馆”,不过武术热一过,他就没有开了,目前他是一家大型管餐的厨师长。
      我说很想看看那些小说里写的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表演的绝技。闻此言,刘掌门回答道:“你说的那些都是不知稼穑的自由浪子,是武侠小说里的成人童话。其实,习武之人也是普通百姓,平时大家都忙于生计的奔波,但关键时刻都会挺身而出的。高手不仅是指武艺高强,更要有侠义精神,你比如说这次汶川大地震,我所知道的每一个青城武术人都是站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青城武术:道与山水笑傲的江湖
 
内练为主,外练为辅的青城武术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很大,道家讲“上善若水”,所以按照中国古代对武林门派的五行划分,属水的青城武术又概称为水拳。
 
“扬名立万”的青城掌门
      从太清宫回到武馆山庄,一位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小伙来访。刘掌门说这是他的加拿大学生柯大年。一年前在成都工作的柯大年慕名到青城山来旅游,偶然听人说起青城武术,便毅然辞去了成都的高薪工作拜刘掌门学习武术。到现在,柯大年已经先后学习了“金刀出鞘”、青城太极6式和18式。
      柯大年说,学成后打算回加拿大开一家兼营川菜的青城武术馆。对于徒弟的这个打算,作为掌门人的刘绥滨甚感欣慰。他说:“其实在今天这个远离了冷兵器的时代里,对于具有‘中国符号’意义、独具中华文化特征的武术,我们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武学的传承和文化的发扬。”
      刘绥滨是在2001年他35岁时,继承了师傅余国雄留下的佩剑、印章、衣服和证书而成为青城派第36代掌门的,这让一个当年的尚武青年一下子成为外界眼中颇有些传奇色彩和神秘的人物。然而刘绥滨自己却说,他实则是因为小时候瘦弱多病才在家人的诱导下练习武术的。
      刘绥滨的外公刘玉成曾是青城二十四侠之一周德三的嫡传弟子,母亲又毕业于当时的灌县国术馆高级班,但世代习武的长辈们除了辅之一些简单的强身健体的锻炼之法外,并不愿少年的刘绥滨也沉迷此道,原因是当年武术曾给这个家庭带来太多伤痛。不过,当武术的这道大门尽管对当时的刘绥滨只是漏出一丝细小的缝隙,他却从中看到了门扉背后掩藏的令人神往的神奇光彩。于是,除了偷偷翻阅家中所藏武术书籍并按其法练习拳法套路外,更是八方拜师学艺。
      1982年的夏天,当刘绥滨费尽周折找到隐逸乡间的青城派高手宋德昭求教时,宋说:“明天早上六点半在龙潭湾等我吧”。结果第二天早晨从5点到7点半,他也没有等到宋德炤的出现。刘绥滨想:“是宋老早去了吧?”于是在第三天早上四点就赶到了龙潭湾。在狂风大雨的黑夜中,刘绥滨等了4个小时也依然不见宋老身影。第四天,他继续前往终于见到了,宋老手指着他的鼻尖,跺足而叹:“你这个娃儿啊……”从此,刘绥滨拜在宋老的门下,与青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
      刘绥滨说,虽然自己从小就酷爱武术,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什么掌门人,但历史的机遇又恰恰把他推倒了这个关口。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刘绥滨专程赴泸州拜见了青城派第35代掌门余国雄,这位国家武协唯一认定的青城派武术宗师、前国民党黔军国术教官、台儿庄战役中曾率领数百大刀队弟子杀敌的老人,时年已90高龄。两人一见如故,余当即便将青城派绝技“七星赶月”教给了刘绥滨。通过几年的观察和教练,至1997年,正式收刘绥滨为关门弟子,三年后,又将青城派衣钵传给他。
      从一个尚武之人到青城派的掌门人,角色的转变让刘绥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因很简单:因为曾笑傲江湖的武术如今已经没落,不少武术传人隐居各地,部分武学已经失传,而更多的正面临失传。鉴于此,刘绥滨一方面遍访青城派武林尊宿,虔诚学悟道学,以多年之力收集整理并著作了《中华绝技——青城武术》;另一方面又身体力行地将自己所掌握的青城派武学积极展演于社会各界。
      青城劈空拳是青城派武学秘传的一门内家拳绝技,传说境界高者能将离地4米的树枝桠临空击断。通过20多年的修为,刘绥滨能每秒连续出击六拳以上,击灭一米五开外的12根蜡烛,为此而荣获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称号;除此之外,他还先后荣获国际及世界武术冠亚军称号;同时也多次出任国际太极拳大赛名家表演嘉宾、中华武林绝技大赛副总裁判长、国际武术精英赛顾问等;2009年11月,刘绥滨继金庸、成龙之后获“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同年12月,在珠海举行的2009年全球武林领袖论坛,刘绥滨获武术卓越人物奖。
      刘绥滨说:“其实,尚武之人重在健身养性。之所以要出去亮个像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功夫,认识青城武术,推介青城武学”。如今,他的弟子遍及全球15个国家,其中不少的弟子还在国际、国内各项赛事上荣获奖项;其中仅中国电视吉尼斯擂主就达21人次。如今的青城武术正在世界各地闪耀光彩,而当年的那个瘦小多病的孩子,如今正引领着青城武术的中兴时代。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