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王培生对“用意不用力”的分析(二)(2)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09-19

一个螺丝钉朝右转便降下去,朝左转便升起来,这就是左起右落。螺丝钉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呢?因为一般人做事都用右手,而右手这样转时,便觉顺遂得力

第二步,“练气化神”的阶段。在气的方面,所练的是任督脉的循环和丹田的晃动。其中丹田的左右晃动对硚脉是会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只能为打通硚、维脉打下基础,还不能使硚脉发挥正常的作用。比如中气右晃时,其效果和右转而开是显然不同的。右晃时,右实左空,右边的阴阳硚脉便会全都充实起来,而左边全都成为虚空,这显然就不能达到开的效果。在虚实方面,主要就要靠这种气的晃动来分,其对“左起右落”的规律所造成的矛盾,也和第一阶段相似。假如一边全实,一边全空,并且是百分之百的晃动性质,那么在左右转变时,可以说是毫无开合作用的。实际上当不至此。在第二步向第三步过渡时,丹田气便能转了,这就开始要打通硚脉的循环,发挥出它的“阴上阳下”的特点,以便主要依靠跻脉,进行以气运身,可逐步地由开合造成左右、前后的活动,而不再是由左右、前后的活动来造成开合。从而,也就可在虚实变化中保证不偏不倚了。

第三步,“练神还虚”的阶段。在气的方面,各路气脉,包括硚脉在内,都逐步走成循环,丹田气也能逐步转成了立体的太极图路线。在这个阶段里,丹田气向右、向下、向后转时,对于也向下走的阳跻脉有助长作用。同时,向后面转时,虽然有向下的趋势,但因尾间不通,加以吸提的作用,反而向上时督脉起推动作用,于是全身就造成了开。丹田气向左、向上、向前转时,对于边向上走的阳跻有助长作用,同时向前面转时,虽有向上的趋势,但因手足发劲,气都上走阴跻,加以呼吸的作用,故任脉气仍降至丹田,全身就造成了合。此外,丹田气本身也有个“右开左合”的特性,便也成为推动督脉而吸引任脉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七,张与弛的关系与作用

王宗岳在他的拳论中说: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所谓蓄劲、发劲,正是一张一弛。张弛二字偏旁都从“弓”,可知是开弓射箭的意思。

太极拳所讲的“一开一合”,就是一张一弛。说到一开一合,便要懂得意、气,若只从身形外面来看,就不免造成误会。比如“弓”,它的开一合、一张一弛是相符合的,外形上一开一合,内力上便正好是一张一弛,故按外形可辨其张弛。但对人来讲,比“弓”要复杂些,外形开合,内力张弛,就不一定都是相符的了。人身的张弛不以外形为准,而主要是以中气或劲力为准的。劲和气是不可分割的,气在哪里、劲就在哪里。练拳中一吸一呼或一蓄一发时,中气便一开一合,身体就一张一弛。所以蓄劲时不论身形开合,都称开劲,同样的,发劲也都称合劲。开时如离中虚,外实内虚;合时如坎中满,外虚内实。内家拳意气为上,不重外面,所以径说开合不说张弛,如按意气来说,开合和张弛也是一致的。但初学拳时,不可能马上就结合到气,而只能先搞身体运动,开合难分,张弛易明,所以不如先谈张弛问题。有人问“松开”不就是全身放松吗?为什么又要一张一弛呢?首先谈放松问题,试想全身放松后,除了就地躺下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可能呢?练拳既是一种运动,也就必须一张一弛或说一紧一松,只松不紧要躺下,只紧不松要僵住,其理甚明。其次,这句话是在解释“用意不用力”这个要点时说的,因此要彻底了解这句话,就必须全面地研究“用意不用力”的解释,方才不致误会。不难看出,全身松开的目的是“不致有分毫之拙劲”,以便“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和“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于是得到“如绵裹铁,分量极沉”之真正内劲。可见,全身松开是一张一弛中的总要求,而放松却只是一个“弛”。其实只弛不张就会造成软弱无力的后果。 “弓”要用时先要上弦,这在练拳也是一样,必须“上着弦”,不能尽量放松,否则就没有弹性了。主张全身放松的人显然会搞错,而且练法正好相反,不但不上弦,而且可能大大放松,只要仍旧站得住就行。这种张得不足而弛之太过的练法,最多只能造就一张软弓,只在部分范围内才具有弓的弹性。拳论云,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才是正确的要求。此练法和放松的练法相反,但要求不断提高强度,争取做强弓硬弩。故在张的方面采取积极态度,只要弹性够,尽量张好了。张、弛时要注意,必须留几分劲,因为弛过度时,身便散乱了。当然,在弛的方面也要发展,以扩大适应性。重点仍应注意张的方面。

张的幅度是个重要问题。依据上述意见,主要是个力量的幅度,而不单是距离的幅度。再拿弓来讲,其张弛幅度最大时,射箭也最远,但这个幅度在张和弛的两端不免要受限制,张到某个程度时会折断,而弛到某个程度时又会散乱,因此,这个幅度也就被限制在折断和散乱的中间。在这中问一般距离内,不论是张或弛,弓体中力的分布都有一个总的特点--均,也就是在每一瞬间,弓体中任何一点张的力量都是相等的,而且整个弓体在张弛过程中,每一点张力的增减率也都相等。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张力都很均匀,这便是弹性物体的共同点。反过来说,若想保持弹性,就一定要注意“均”的问题。练拳当然要比开弓射箭复杂得多,但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同样的概念来理解。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拳必须力求在均的条件下有最大的张和弛的幅度。

说到这里,我们把“均的条件下有最大幅度”的原则结合练拳来研究一下。假定是某一张固定的弓,其均匀程度和幅度是固定的,因而其强度(即最大的张力)是固定的,或是硬弓,或就是软弓。但对某一个固定的人来说,他的均匀程度和幅度却是可以变化的,而且练拳的基本目的也就是为要改进均匀的程度,以求成为一张可硬可软的弓。那么,在练拳中,应该先求均匀还是先求大幅度呢?这就要因人而异了。比方年轻人身体弹性好,就可以多练练幅度;年纪大的和体质弱的则不妨练练均匀,再在较均匀的情况下稳步地增加幅度。实际上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均匀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某一条件下的均匀),而不是经常现象,练拳当然也不会例外。增加幅度破坏均势,再取得均势,其最后目标还是均。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