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格斗 擒拿 泰拳 太极 陈式 杨式 门派 青城派 武当派 热门 拳击 截拳 国术 点穴 形意 健身 硬功 气功 图库 武术 太极 论坛

合气道的劲力解

http://www.tjgongfu.com 来源:未知 编辑:发表时间:2018-11-20

在拉引至最高的位置之时,迅速地将自己的身体潜入拉杆下方,进入拉杆下时,双脚必须紧贴地面,否则无法发出最大的力气。优秀的举重选手往往能利用地板作为基台获得力量

合气道,号称“日本太极”,以其以静制动,以巧破拙而著称。
  太极拳讲“劲、力”,合气道也讲“劲、力”,两者是否相同呢?
  陈炎林著之《太极拳真传》中曾对劲做如下论述:“劲”与“力”在学拳法之前不需要做区分,但在学拳法时就必须知道两者的差异。然而许多人往往修习数年却仍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令人相当遗憾。
  力由于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发;劲由于肌能发,且可达于四肢。
  
   力有形 劲无形
   力方 劲圆
   力涩 劲畅
   力迟 劲速
   力散 劲聚
   力浮 劲沉
 
   力钝 劲锐
   此力与劲不同。
  如此,中国拳法认为存在着力与劲两种力量,按其性质进行比较让初学者得以了解。然而与合气道之“气力”,一般仅表示出现象而未言明其本质。
  在此,将“力与另一种力”的关系整理如下:
  合气道 力:气之力
  太极拳 力:劲
  由此看法“气力”即是“劲”的可能性很大。下面先阐明“劲”的内容。
  李德印著《四十八式太极拳》有如下叙述:
   “劲”与“力”原本意义相同,在太极拳的世界中,“劲”指意识地拥有目的,随伴技法的力;“力”则指未随伴技法之普通力而言。
  太极拳认为普通之“力”之外,尚存在着与之有别“劲的力”,而定义是“随伴技法的力”。
  随伴技法的力,换言之,即“技随伴着力”;然而此处的技,指的是高度纯熟的技法。
  体术、舞蹈、劳力、手工艺等也是一样,初学者笨拙地使一下停一下,用力太死故效率不好,容易疲倦;但随着技巧的纯熟,了解肩膀松开,不需过于使力的要领,结果提高效率,不易疲倦。
  普通称此状态为不使力之要领(诀窍)。然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并非未使力,而是体知劲力的使用窍门。起初,任何人均使用力量练习被指导的技法,熟练之后便能发挥劲力练习招式。能够掌握劲力的方法,招式便能够被理想地使用,威力便可加大,即熟练之高度招式随伴着劲力。因此可定义为“劲力是随伴着招式的力”。
  劲力是随伴技法的力
  技法随伴的力(此为熟练之技法)
  接下来根据前书叙述太极拳的“劲力”之性质。
  太极拳的劲力被形容为如被棉花包住的针一般,由外观看似虚柔,然内坚实,充满“内劲”。
  
  经常用到的“掤力”柔中带刚,如充满空气的气球,看似柔慢却极具力道,往外张出时,充满着朝四方扩散的弹力。
  太极拳如纺纱一般地使力(劲力)做招式。亦即劲力以柔慢连绵不绝为原则。
  注:合气道的前辈亦常提及,合气招式应如纺纱一般柔慢,以连绵不绝的招式一口气击发。  
  劲力的性质
  我们将劲力定义为“随伴技法的力”“技法随伴的力”,以下拳技法(体技)之举例来讨论。
  任何一种体技高手使来必透劲力;初学者(笨拙)则多用拙力。大多数的人练习体技时惯用拙力,因此以寻常之体技实例是无法解明劲力。所以选用的例子多少有些受限,然而仍以一般常识可理解的例子为主。
  第1例 相扑的互靠
  
  “互靠”是将自己的身体贴黏在对方,摇晃身体前进。即有效地利用自身的体重之技巧。
  方法——手伸入对方的腋下,有无拉住兜档布皆可,以自己的腰部抵向对方,让对方的身体浮高(摇动),并且予以晃动。逐渐放低自己的腰部,而低于对方腰继续推动。当然伸进腋下的手如抱住对方的身体一般,让对方身体浮高。(引自秀之山胜一著的《相扑》)。
  因此互靠法使用到摇晃的要诀。若仅视之为要诀便很单纯,然而考虑到摇晃时肌肉的作用就比较复杂。此时弯曲背部后突然伸直发出力量,即以踏紧的脚为起点,透过伸入腋下的手,将背肌的伸张力用之于对方的身体。伸入腋下的手仅抱住对方的身体并未用力,手仅是背肌伸张力的传达路线而已。在中国拳法将此传达之力命名为劲力,视与手臂直接力不同的力量使用法。
  然而日本只认为“使对方的身体浮高(摇晃)”“连续地摇晃身体,并在每一次的摇晃过程中放低腰部以增进推力的技法动作之要诀而已”,尚未到达认识身法,即认识自己的身体肌肉之运用法的领域。
  第2例据资深的水泥匠表示,初学者使用手臂涂墙,因此很快地感到疲倦,更不用说大型抹子了;可是高手使用大型抹子轻轻松松的涂墙,一点也不觉得累。其诀窍在于不使臂力而是使用腰力。
  使用腰的动作(技),表示手臂放松伸直作动作。如果手臂身体的前面坚硬(屈肌收缩)则很难做到此动作,因此可以了解腰的扭动动作,透过背部与手臂的伸肌传达。其实此动作不仅腰部的扭动为原动力;背肌的伸张力也是主要原动力,而以手臂的伸肌作为传达路,集中于指尖。所以手臂比较不疲倦。
  这样的传达力即是劲力。
  第3例 举重之抓举
  为了了解合气道使气不使力的诀窍,对于极费力的举重是否有所帮助?现引用健身杂志说明如下:我完全是门外汉,抓举技法可以举高很重的重量。抓举分为立举和可举高更重重量的蹲举两种。蹲举,是拉高举重器,以蹲的要领、腰部放低,依靠伸展的两手臂撑住重量。保持身体平衡,不要曲肘,也不要下压,直接站起来。抓举是将举重器拉高,迅速潜入举重器下方,再迅速站起来。举相当重的举重器时,不要用手拉高举重器,而充分应用强劲的脚力举高较佳。想举高举重器时自己要有沉入地板的感觉反而能举高举重器。一旦举重器离开地板,速度切忌放慢当杆子将越过膝盖时,因为抓杆会在直线上上升,因此要加快速度,迅速地弯曲膝盖(曲膝)。在此位置上无法巧妙地运用全身的弹力(由于如此才称为抓举)所以再度地弯曲膝盖而“曲膝”,利用背部的杠杆原理之力量。弯曲时同时伸展腰部或背部而完成拉的力量。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灵敏素质的基础 气血 发型 菜肴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